news information
立足“三個企業”戰略定位
全力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以實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4”重要講話精神
5月14日,站在中線陶岔渠首水利樞紐遠眺,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南水自渠首一路向北,浩浩蕩蕩。“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南水北調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兩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以習近平總書記“5.14”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立足“調水供水行業龍頭企業、國家水網建設領軍企業、水安全保障骨干企業”戰略定位,堅守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搶抓歷史機遇,科學系統謀劃,腳踏實地發展,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規劃建設,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國資央企保障國家水安全的使命擔當。
調水供水行業龍頭企業
累計調水超620億立方米
“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超620億立方米,成為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線,直接受益人口超1.5億人,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近100億立方米,發揮著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
作為關系國家水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南水北調集團始終守牢東中線一期工程基本盤,把南水北調安全融入構建國家大安全格局中,不斷強化東中線一期工程運行管理,確保汛期、冰期、國家重大活動和節假日等特殊重要時期輸水安全。
南水北調集團著力建設安全工程。充分發揮調水供水行業龍頭企業作用,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健全本質安全體系,成功應對2021年鄭州“7·20”歷史罕見特大暴雨襲擊,不斷完善工程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提高工程設施的監測、檢查、巡查、維修和養護能力。
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全面排查消除各類風險隱患。使用水下機器人檢查巡查,及時開展水下襯砌板修復等加固項目。建立安全風險數據庫及安全風險預警。全面排查沿線水庫坑塘,協調地方政府做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科學制定冰期輸水調度方案,有效保障第24屆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穩步推進水質監測、水質保護和風險防控等水質保障工作,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監督、多方配合”的治污模式,以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統籌開展水質安全綜合防控體系建設。
南水北調集團著力建設科技工程。全面總結推廣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中取得的大型渡槽、大口徑隧洞、大流量泵站、膨脹土施工等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建設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不斷提升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
中線一期工程運用自動化調度系統、“空天地”全方位安全監測系統網絡、水質預警預報業務管理平臺等科技手段,實現了“人員管理一個不少,問題管理一個不落,過程監管一個不缺,標準執行一個不漏”的精細化管理目標,統一遠程精準調度和集中控制節制閘、退水閘、分水口門。東線一期工程應用“數字孿生南水北調(洪澤泵站)大型泵站水泵聲紋AI監測系統”,助力北延應急供水,通過“智慧調度”為南水安全北上護航。
南水北調集團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河湖長制作用。水利部《在南水北調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方案》印發后,集團以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河湖長制落實工作,確保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充分發揮。目前,中線一期工程運管單位和沿線地方政府齊抓共管,基本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管理保護體系。雙方信息共享,排查解決工程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區域間影響工程安全的突出問題,協調推進整改處理,解決了許多從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今天,南水北調工程安全運行的基礎更加牢固。中線公司通過北斗自動化變形監測技術試點、無人機高精度渠坡變形巡測等新技術,建立起一個全方位安全監測系統網絡。中線工程“四預”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安全風險評估成果得到應用,極端情況下的應急調度能力、常態化輸水調度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長距離調水工程水質和水生態保護體系正在加快建設。
東線公司深化拓展“強基礎”“轉觀念”專項行動,實現由落實供水計劃向經營供水計劃、由管理工程向經營工程、由管理企業向經營企業“三個轉變”。積極推動建立與江蘇水源公司、山東干線公司全方位工作協同機制,深化關鍵環節改革,筑牢推動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根基。
國家水網建設領軍企業
后續工程規劃建設高質量推進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兩年來,南水北調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全面實施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確立了 “志建南水北調、構筑國家水網”的戰略使命,“五個三”發展思路和“通脈、聯網、強鏈”總體戰略,統籌提出了“四步走”長遠發展安排,明確了三大發展任務和提升八項能力的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南水北調集團全程深度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評估修編、后續工程規劃設計和有關重大專題研究,組建工作專班,深入研究,及時提出意見建議。有關重大工程方案、建管體制機制、水價形成機制、后續工程籌融資等建議已被采納。
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對全面推進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具有標志性意義。南水北調集團全力推進中線引江補漢工程2022年7月7日開工,樹立了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工程開工后,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要求把引江補漢工程打造成為安全工程、優質工程、綠色工程、科技工程、廉潔工程,為將來西線工程建設提供可復制的工程建設管理經驗。目前,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自然資源部已經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先行用地申請,工程先行用地手續辦結。出口段主體隧洞在今年2月進入施工階段,半數支洞即將啟動先期施工,下半年,引江補漢工程即將迎來全面施工階段。
中線公司聚焦輸水能力提升,深入研究降低總干渠糙率、部分渠堤加高培厚、調整水面線等輸水能力提升關鍵技術,盡快解決渠道過流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依法合規積極推進沿線調蓄工程前期工作。東線公司深入開展東線一期效能提升和東線二期工程規劃建設等重大問題研究,深度參與東線二期可研報告編制完善,同時啟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多水源均衡配置與輸水智能調控技術”論證研究,激活發展新引擎。
西線工程對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實施,保障國家水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水北調集團全力推動西線工程前期工作,深度參與西線工程重大專題研究和多方案比選論證等工作,夯實西線工程研究基礎。重點研究“兩手發力”籌融資和綜合開發推進工程建設的可行方案,拓展社會化、市場化融資渠道,發揮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綜合效益,減輕財政負擔,加快促成西線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兩年來,南水北調集團緊緊圍繞國家“四級”水網建設精心布局,按照“儲備一批、爭取一批、立項一批、跟蹤一批”的經營策略,積極參與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和區域水網、地方水網建設。
圍繞國家戰略,南水北調集團積極承擔骨干水網建設,主動謀劃構建區域水網,積極拓展市場,持續延展地方水網。參與河南、山東、浙江、安徽、廣西等地方現代水網建設,布局省區重點水源項目,密切跟蹤地方重點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同時積極參與安徽、四川、寧夏、遼寧、湖南現代灌區建設。浙江開化水庫樞紐工程成功截流并加快建設,河南新鄉、海南定安、山東臨沂等地方水利項目落地實施。
南水北調集團突出融合創新發展理念,推進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通脈、聯網、強鏈”總體戰略,聚焦主責主業,圍繞國家水網開發建設,構建和布局涉水產業,做強做優水產業鏈條,推進水網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現代農業、生態環保、清潔能源、文旅、航運等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多業態提升水網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
水安全保障骨干企業
為1.5億人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兩年來,南水北調集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水資源供需分析研判,努力實現從水源到用戶的精確精準調度,實現了供水量連續攀升,為1.5億人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南水北調集團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工程安全風險管控能力。用經營理念加快提升東中線一期工程效益,強化從管理調水向經營調水、管理工程向經營工程轉變。千方百計爭取多調水,持續提升智能化水平,精確精準安全調水。加大沿線空間資源開發、綜合利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工程綜合效益。
南水北調工程改變了沿線城市的供水格局,成為供水生命線。2021—2022年度,中線一期工程調水再創歷史新高,超92億立方米。南水已占北京城區供水的75%、天津城區供水的99%;河南省南水已覆蓋11個省轄市,鄭州中心城區90%以上居民用上南水;東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山東調水60億立方米,特別是在2017、2018年等枯水年份,南水成為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地的“救命水”,高峰時,南水占青島城市用水量的60%。
隨著全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大力推進,南水逐步流入尋常農村百姓家。河南省70多個鄉鎮的群眾喝上了南水。河北省1300多萬農村人口喝上了優質南水,500多萬群眾告別了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歷史。天津市286.8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南水。
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有效支撐了近10萬億元GDP持續增長。優質水源提高了受水區水資源承載能力,形成了以工程為紐帶的一批城鎮和工業園區,織成了一張經濟循環網,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了沿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雄安新區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超1億立方米,為推進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中線一期工程為受水區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機遇,緩解了城市用水擠占農業用水的矛盾,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業抵御干旱災害的能力。充足的水源為富士康、百威啤酒等工業項目落地提供了保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南水北調工程生態效益顯著。南水北調集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態水利工程樣板,持續加大生態補水力度,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近100億立方米。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生態補水等方式為地下水供應贏得了“喘息”之機,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得以扭轉,地下水位開始逐漸回升。京津冀地區從根本上扭轉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實現總體回升。
白洋淀從1984年開始連續5年出現干淀現象。2018年以來,中線一期工程開始持續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態補水,白洋淀水域面積從171平方公里恢復至275平方公里,“華北明珠”逐漸恢復了它昔日的勃勃生機。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河南省南陽市、焦作市、濮陽市、新鄉市、漯河市、平頂山市多個水庫、濕地、河流湖泊水量明顯增加。北京市南水北調調蓄設施增加水面面積550萬平方米,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庫蓄水量達到35.79億立方米,創造了新的紀錄。
一個時期以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河道斷流、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2022年,水利部開展了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作為補水六條路徑之一,東線工程助力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壯美運河千年神韻再現。今年3月1日,結合沿線春灌需求,水利部再次啟動2023年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工作,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綜合效益,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生態補水在改善受水區水質的同時,提高了區域環境承載力。東線一期工程向山東省濟南市小清河等生態補水,泉城濟南四季泉水噴涌不斷。在江蘇徐州段內,工程生態補水使駱馬湖水位從21.87米上升至23.10米。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南四湖發生了6次干湖事件,水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威脅。東平湖長期受網箱網圍養殖問題困擾,生態危機嚴峻。東線一期工程先后向南四湖、東平湖補水3.74億立方米,南四湖水域面積不斷擴大,一度絕跡的魚類和水生生物又回來了。東平湖生態景觀得到極大提升,成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
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調集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南水北調和國家水網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三個企業”戰略定位,加快打造現代新國企,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全力支撐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一步一個腳印,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國家水網世紀畫卷變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