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本站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更好地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1月2日,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部科技委)在北京舉辦第4期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講座,中國工程院院士、部科技委副主任委員張建云受邀作“我國防洪形勢分析及有關問題討論”專題報告。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出席講座并為張建云院士頒發授課證書,駐部紀檢監察組組長王新哲,副部長王道席、劉偉平、朱程清、陳敏出席講座,部總工程師、部科技委主任委員仲志余主持講座。
張建云院士系統闡述了我國防洪減災的特點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分析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持續加劇的情況下,我國防洪減災面臨的新問題;深入講解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特點、成因、暴露的問題和有關思考;重點分析并提出當前防洪減災工作的科技創新需求和建議。張建云院士指出,應在雨情分析及降雨監測、預測、預警方面,加強氣象衛星、測雨雷達、地面雨量站監測及多源數據融合,強化定量降雨預報,特別是極端暴雨和降雨短臨預報;應在洪澇模擬分析及預報預警方面,利用先進傳感和數字技術加強對下墊面信息和水文要素的監測分析,針對環境變化對流域產匯流機制的影響和流域的特征,創新發展分布式精準洪水預報水文模型、河道水動力學模型,提升預報能力,提高預報精度;應加強水文氣象交叉應用,應用定量降水預報,延長預報預見期;開展集合預報和頻率預報,增強預報預警的可靠性。張建云院士與現場參會人員就數字孿生流域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流域防洪體系建設與水工程調度、韌性城市及韌性流域建設、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實現等問題進行深入互動交流。
本次講座由部科技委主辦,中國水利學會、部科技推廣中心協辦。吳文慶總規劃師、程殿龍總經濟師出席講座,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在京部直屬單位、海河水利委員會等單位的130余名代表現場參加講座,各流域管理機構、京外部直屬單位以線上方式參加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