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近日,引江補漢工程土建8標3號管片廠傳來喜訊——首次三環拼裝試驗圓滿成功,各項指標、性能、參數全部達標,標志著這座集標準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現代預制工廠正式建成投產,為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注入新的科技動力。
三環拼裝試驗
精研工藝,筑牢工程品質之基
引江補漢工程作為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重要標志性工程,管片設計質量對生產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片襯砌作為TBM施工隧洞結構的關鍵,猶如“定海神針”,直接關乎隧洞的安全穩定與掘進成效。3號管片廠肩負重任,承擔著制作、運輸、存儲TBM9施工洞段預制仰拱塊8095片和TBM10施工洞段預制管片6462環的重任。
為滿足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要求,3號管片廠配備先進自動化生產線,設置預制生產車間、混凝土攪拌站、鋼筋加工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各區域緊密協作,形成科學完善的生產體系,生產強度不低于278環/月,有力保障了“產量大、質量高”的生產需求。
在技術設計上,管片廠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理念突破傳統。設計工藝獨特,分區布局合理,設置產品脫模工位、清模工位、合模工位、混凝土澆筑工位、收面工位及養護工位。其中,養護工位采用獨立窯設計,按時間分為靜停、升溫、恒溫、降溫4個階段。獨立窯在預制管片生產中獨具優勢,尤其在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和降低能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與傳統蒸汽養護方法相比,獨立窯能精準控制每個窯室的溫度和濕度,提供穩定均勻的養護環境,縮短養護周期,提升管片強度和耐久性,滿足引江補漢工程對高質量預制構件的要求,有效保障工程建設的安全和質量。同時,獨立窯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可調性,能根據不同管片生產需求調整養護參數,實現個性化生產和優化資源配置。在環保方面,獨立窯能夠優化能源利用和減少不必要的蒸汽排放,具有較低能耗、產生較小環境影響的優點,有助于推動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水養池對管片進行養護
科技領航,啟赴智慧生產新程
為提升生產管理效能,3號管片廠積極擁抱科技,實現全方位智能化管理。通過視頻監控平臺化,對各監控點位進行標記,利用PC、手機可隨時隨地、有目標地查看實時監控影像,也可切換到傳統網格監控模式全方位監控。智能中控系統借助5G+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快速響應,電子看板實時刷新能耗、產量、合格率等數據。BIM數字孿生平臺將生產實景與虛擬模型融合,集成各生產環節數據,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多維度、可視化”的有效管控。
在生產車間,一條全自動化流水線串聯起十余道工序:子母車穿梭運輸,自動開模機器人、模具清理機器人、混凝土粗抹面機器人等設備協同作業,從清模到蒸養實現全流程智能化聯動。走進鋼筋加工區,智能彎箍機、五級頭數控彎曲中心、成品抓取碼垛機器人等設備陣列轟鳴,提高鋼筋加工效率,節約人工成本,并有力保障產品質量。
此外,廠區同步部署噴淋除塵系統、噪聲監測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安全、環保、質量齊抓并進。業內專家多次問診把脈,在總結同行經驗基礎上,提出上千份優化設計的技術方案。標準化工廠作業、自動化生產加工、拌和站精準銜接、智能化機器人上線運行,正推動管片廠向“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目標邁進。
鋼筋籠成品堆存區
匠心筑夢,書寫水利奮斗答卷
3號管片廠于2024年7月初動工,2024年12月31日完成建廠并通過預驗收,2025年4月設備開始聯調聯試,建設周期凝聚著全體建設者的奮斗與汗水。
自2024年項目進點,項目迅速組建“有經驗、懂技術、會管理”的團隊,開啟籌備征程。從湖北谷城縣五山鎮九里崗村的選址調研,到地質勘察、征地協調、設計優化,團隊克服重重挑戰。高峰期超百人的管理與施工團隊,在2024年盛夏近40℃的地表高溫下,任憑汗水濕透工服仍有序作業;寒冬雨夾雪中,即便手指臉頰凍得通紅,也堅持優化設計、推進工期。
目前,這座智慧工廠已獲縣市級媒體多次聚焦報道,業內專家也頻頻調研“取經”。投產當日,參觀者不禁感嘆:“鋼筋編織的骨架與混凝土融為一體,三環拼裝、九片同心、十指相扣,而后便可以置身于山河之間,與山河共舞,與水脈相連,把鋼筋、混凝土硬是做成了精美的‘藝術品’,堪稱大國重器的微觀縮影。”
管片鋼筋籠入模
隨著3號管片廠試生產成功,引江補漢工程建設者們正以代代傳承的匠心,用混凝土澆筑山河脈絡,一環環精工淬煉的管片將化作隧洞中的鋼筋脊梁,以“精品工程”的姿態,書寫國家水網工程建設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