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引江補漢工程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重大項目,是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標志性工程,意義重大。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江漢水網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確立綠色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目標,統籌高質量建設和高水平保護,致力于打造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生態標桿。
綠色理念,貫穿始終
引江補漢工程作為緩解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壓力、改善中線受水區生態環境的重大生態工程,綠色基因“與生俱來”。同時引江補漢工程點多、線長、面廣,涉及多個國家級、省級生態敏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和預防區,社會關注度高、敏感性強,生態環保責任重大。江漢水網公司持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統籌工程高質量建設和生態高水平保護。以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建設為追求,持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三同時”落實。融合“外督+內查”,建立起以環水保獎懲管理、激勵約束考核、計量結算等為抓手的長效管控體系,充分利用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手段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同時通過高質量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競賽,環水?!笆痉俄椖俊薄吧鷳B典范”棄渣場創建等活動,以樣板引路、示范先行帶動整體水平提升。
綠色施工,生態優先
準確把握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引江補漢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項水環境保護、聲環境保護、環境空氣保護、生態保護與修復、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到位。布設200多個監測點對施工影響范圍內的水、土、氣、聲、動植物等環境要素進行全覆蓋監測,對8個生態敏感區和所有古樹進行定期巡測,對所有施工區和棄渣場開展水土流失監測和棄渣場安全監測。環境監測指標一次性達標率維持在90%以上,水土保持三色評價保持全“綠”目標。
在全線推廣高效一體化施工生產生活廢污水處理系統,廢污水處理能力達30.5萬m3/天,實現100%妥善處理目標。在每個施工區設置標準化的危廢暫存倉庫,妥善處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堅持生態保護與修復并舉,委托專業單位對五道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開展全周期巡視巡查,以科技手段開展“生態體檢”;在30余座表土存放場集中堆存超70萬m3表土,為后期復墾復綠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綠化實施做到“應種盡種”,累計總綠化面積達40多萬m2,著力打造綠色廊道式進場道路,規劃“景觀式”表土堆存場,建造“花園式”廢水處理站,鞏固提升環境優美的施工生產區和綠色滿園的辦公生活區,全面實現引江補漢工程增綠見美形象。
加強施工能耗管控及資源循環利用,推進落實“雙碳”目標。施工7標新能源工程機械設備替代率達58%,同時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了智慧工地平臺,實現了對新能源工程設備位置、能耗、運行狀況等數據的精準調度。施工4標2號管片廠自建LNG液化天然氣站降低能耗負荷,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實現水養池水全循環利用,場區雨污分流,生產廢水100%處理回用,實現從人力密集型向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的降本增效。
綠色創新,示范先行
推動綠色創新,打造示范標桿。江漢水網公司組織開展南水北調國家水網工程建設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生態環境保護競賽),推行文明施工“樣板工區”創建等活動,以先進示范先行,帶動整體水平提升。形成引江補漢工程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全線常態化維持臨建設施功能完備、齊整美觀,場區環保衛生,作業人員行為文明。7個文明施工“樣板工區”、14個環水?!笆痉俄椖俊?、3個“生態典范”棄渣場達到創建標準,“FCP隧洞施工廢水處理技術”“高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技術應用”“超大直徑預制管片廠節能降碳成套技術應用”等5項綠色低碳“四新技術”得到應用推廣。江漢水網公司受邀在長江委2024年水保通報會上面向16家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113家生產建設單位分享引江補漢工程水土保持先進經驗做法。引江補漢工程綠色建造事跡被央視新聞頻道、中國環境客戶端、《中國水利報》等權威媒體報道。
綠色引領,展望未來
隨著引江補漢工程的深入推進,江漢水網公司將繼續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不動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將綠色低碳發展貫穿于引江補漢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統籌好引江補漢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常態化維持文明施工要求,實現生態優先、環保達標、水保合規、施工文明。打造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生態標桿,爭做“兩山”理論的踐行者、“雙碳”戰略的推動者、“美麗中國”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