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央視網消息: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立足南陽,提出了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生態補償、把“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仲景論壇”升格到國家層面舉辦等多條建議。
加大生態補償
南陽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防污治污,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一是堅持突出重點,創新“互聯網+護水”機制,不斷增強應急能力,“一河一策一圖”的“南陽思路”被列入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培訓內容向全國推廣。二是強化全域提升,強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十大專項行動”,全力加強生態建設,國儲林項目“3+3+N”模式在全國打響并推廣。三是注重綠色轉型,聚焦高端嫁接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堅持走正走好高效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朱是西提出,南陽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是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由于輸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主要在南陽境內,我們需要采取更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比如:嚴禁畜禽規模養殖和網箱養殖、全域加強污水垃圾處理、嚴控污染排放等。這樣一來,不僅對匯水區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也直接加重了南陽保水質、保發展、保民生的剛性支出負擔。”
近年來,南陽圍繞服務保障中線工程,淹沒靜態損失超過90億元,累計投入超過90億元。后續工作中匯水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支出、生態環保持續性投入、市內安置的10萬移民后續穩定發展投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出等,都需要不斷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力量。“為服務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和安全運行,南陽經濟損失之重、持續加強水質保護壓力之大、移民后續幫扶任務之艱、發展受到的剛性制約之多,是其它地市所不可比擬的。”
考慮到南陽的特殊貢獻和面臨的特殊困難,朱是西建議將水源地生態環保方面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盡快實施。同時,加快建立長期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以此解決水源地在水質保護、生態建設、移民幫扶等方面巨大的剛性支出缺口,幫助南陽更好肩負起“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的使命。
發展中醫藥事業
南陽是“醫圣”張仲景故里、中醫祖庭醫圣祠所在地、中醫藥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藥材資源豐富,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
千百年來,仲景文化在南陽大地薪火相傳,南陽人信中醫、愛中醫、學中醫、用中醫,中醫藥人才層出不窮,縣鄉村中醫藥服務體系完善,全市共有74家中醫醫院、657家中醫診所。南陽高標準建設張仲景博物院、醫圣祠文化園、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連續舉辦了十五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仲景文化在國內外影響力日益提升。以艾草為代表的“八大宛藥”久負盛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85萬畝,特別是艾草種植面積全國最大,艾產品生產銷售位居全國第一,被譽為“世界艾鄉”。目前,南陽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重點區域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中醫藥整體工作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提質擴容,發展強勁。
朱是西表示,南陽還將充分發揮全市中醫藥資源優勢,以仲景文化為引領,以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平臺,以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張仲景品牌為目標,推進“醫、保、教、產、研、文、貿、養”八位一體協同創新發展,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產業向千億級規模邁進,著力打造“全球中醫圣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走好新時代醫圣故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之路。
朱是西建議,把“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仲景論壇”,升格到國家層面舉辦,由國家有關部門主辦,南陽承辦,提升節會層次、影響力,推動仲景文化和仲景健康產業品牌跨出國門、走向世界。
責編:瑤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