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部署,3月5日起,大河網聯合千龍網、南方網、東方網、西部網等媒體推出“手牽手一起走”策劃,報道河南主動融入對接國家戰略,全方位深化區域合作,在深化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協同共建中提升發展優勢和位勢,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3月5日推出第一篇——《一渠清水為紐帶 河南開啟京津冀合作新里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樞紐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縣陶岔村,2014年,一渠清水從這里一路北上抵達北京,讓沿線人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今后,河南與京津冀地區的聯系將更加緊密。近日河南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其中包括創新發展豫京和南水北調戰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必將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紐帶丨南水北上澤被京津冀 沿線百姓同飲一江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讓河南與京津冀緊密相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確保水質安全達標、“一渠清水永續北送”,是河南作出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河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加大水源地水質保護力度,在丹江口庫區劃定1595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劃定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970平方公里,建成了貫通南北的23萬畝綠色長廊。
中線工程通水7年來,工程供水由“輔”變“主”,已由規劃時的受水區沿線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補充水源轉變為主要水源,改變了京津冀豫受水區供水格局。中線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證率從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
以北京為例,該市1300萬群眾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南水占主城區供水量的七成多,同時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也用上了南水,南水已成為保障首都城區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合作丨以水為媒 開啟豫京“十四五”合作新里程
一渠飛架南北,同飲一渠水也加深了河南與京津冀的合作聯系。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將著力抓好4大主導戰略、2大重點合作,全方位推進省際合作,加快形成“4+2+X”的區域合作戰略架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其中,明確提出“創新提升豫京和南水北調戰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戰略”,河南將全面落實新一輪豫京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豫京雙方在更高層次、更多領域、更廣空間合作交流,創新發展豫京和南水北調戰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協同推進生態治理環境保護和保障南水北調供水為紐帶,積極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承接區域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合作共享,推進文化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打造國內跨區域協同發展新樣板。
專家丨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易雪琴認為,這是河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體現,也是河南錨定“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這一目標,把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最大受水區的雙重定位,破解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并存、水量型缺水與水質性缺水并存、結構性缺水與效率性缺水并存的“三重”困局的必然要求。重點就是要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水安全保障,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守護好生命線,跑好后調水時代清水北上接力賽的“第一棒”。
“河南實施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戰略,將進一步強化河南的樞紐通道優勢,推動河南與京津冀地區在產業轉移、科技創新、生態共治、資源共享、文旅開發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活力。”易雪琴說。
聲音丨加快一流大學建設的步伐 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說,一渠通南北,清流潤萬家。南水北調工程是舉世矚目的重大戰略工程,惠及億萬人民,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其中,中線渠首樞紐工程起自河南淅川,穿越黃河,一路北上,讓沿線的父老鄉親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也將京津冀豫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宋純鵬認為,偉大工程凝聚偉大精神。南水北調工程實施以來,河南人民吃苦耐勞、敢于擔當、顧全大局、犧牲奉獻,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篇章,充分彰顯了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優秀中華民族傳統和文化。
“新時代河南大學將扎根中原大地,著眼于國家戰略和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一流大學建設的步伐,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河大的貢獻。”宋純鵬說。
責編: 瑤薇